机械-京港出版印刷共繁荣(二)
另外,香港著名爱国华人实业家李嘉诚先生同样成心在北京投资出版事业。2003年11月4日,由李嘉诚先生控股的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旗下的合营企业 ------ TOM团体,正式与国有中文出版商3联书店签订合营协议,组建“北京3联世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简称北京3联),该合资公司的经营期限为20年,经营范围触及期刊发行和广告代理、图书版权合作、图书发行和期刊出口、网络经营、图书编译等,从此TOM进入了内地巨大的出版市场。TOM团体于1999年10月成立,通过联合并购及内部增长,现已是大中华区首屈一指的中文媒体团体。另外,据闻香港勤达团体国际有限公司目前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在北京地区进行大范围的投资建厂。勤达团体公司是香港上市公司,在大陆共有3家厂,范围都超过1,000人,主要生产精装书、高级礼品盒、彩盒、相册、精美贺卡等,90%的产品出口欧美、日本等国。公司设备先进,技术气力雄厚。2004年,香港勤达印刷公司曾获得美洲印刷工业举行的美国印制大奖现在可以强拆违章建筑吗,勇夺16个奖项,其中包括两个美国金人大奖 (Benny Award)。北京作为全国首都及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京印刷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首先,作为全国最大的出版基地,北京集聚了国家半数的出版社(全国共572家)和4分1的期刊社,书报刊出版物的种类和印量更到达全国的3成以上,书刊印刷市场巨大;其次,北京是中国的窗口城市,每年有大量的国内外会议、展览和各种经济、文化、科技和商业交换活动在北京举行。另外,2008年奥运会的举即将为北京带来无穷的商机。在商业印刷和包装印刷领域北京有着1样巨大的潜力。可以预见,仰仗北京雄厚的印刷业基础和潜伏优势,北京印刷业将是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市场。据统计,北京市现有印刷企业约两千家(其中6%为3资企业),从业人员约9万人,年加工产值约70亿元。作为重要的都市工业,北京市政府已将包装、装潢、印刷、发行列入全市10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重点工程。 但从整体上看,北京印刷业的整体实力目前还没有法与首都及国际化城市的地位相匹配,较于广东、上海地区也相距甚远,过去更1度曾引发过所谓 “北书南印”的现象。国有企业是北京印刷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技术装备和生产能力水平相对较高。由于历史的缘由,很多国有印企存在着体制老化、负担重、专业化程度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管理落后等问题,以致经营效益低沉,缺少竞争力,生存与发展面临窘境。国有印企改制是提高他们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前程,但基于多种宏观缘由,国企改制的进程 ------ 从最初的政企分开、自主经营逐渐过渡到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可算是漫长而曲折,进展未尽人意。最近几年北京民营印企在技术和设备气力上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很多企业更纷纭在管理和服务上大胆革新,不断地提高印刷质量,加强服务意识,保证印制周期,务求延续的发展。但在整体相对滞后的北京产业环境影响下,民营企业在提升的幅度上还是显得有点良莠不齐。同时,以中华商务、利丰雅高等为代表的1批范围较大的港资企业进驻北京,给北京印刷业注入了1股强劲气力。在市场竞争的促进下,北京印刷企业在产品质量、生产周期、服务等方面均有所提升。再者,在印刷市场价格与服务竞争日益剧烈的情况下,1般客户基本不容许印企在物流与交货时间上留有额外的空间,间接抑制了“异地印刷”的安排。在各种因素的协力之下,“北书南印”的现象逐渐有所改进。 2004年初CEPA正式实行,在各种鼓励投资的优惠条件下,港人更加积极参与投资中国内地的建设,印刷业也不例外,很多在南方已扎根的港资印刷企业也大有挥师北上之势。目前港人投资北京印艺相干的企业不断递增,有关情况可参照本文触及港资的北京印艺相干企业1览表。港人投资内地印刷业的热潮不断高涨,相信港人在中国印刷业所扮演的角色将会更加显著,其参与情况将与香港人在国内的房地产、金融、饮食、文娱及旅游业等行业的活跃程度看齐,并从过去密集在华南地区逐步地蔓延到全国各大城市。香港昔日印刷业的光辉,将在中华大地得以延续。本年“中国印刷业百强”中便触及港商投资企业共37家(37%,详情可见附表)。值的1提的是,在前210强中便有港资企业12家(60%),而在前10强中更有港资企业7家(70%)别墅和民房拆迁有区别吗,港商在中国印刷业的影响力从此可见1斑。目前,1些范围较大的港企已纷纭在京城周边地区驻寨扎营,给北京印刷业的发展带来了1股外来的动力和新鲜的气味。北京印刷业如何有效地招商引资,吸收外来优权势量,将其转换为北京印刷业发展的催化剂,将是当务之急要思索的话题。信息来源:印贸通